当前位置:学林网-学林网 - 个账改革落地,越来越多的人想起了药店的“好”!

个账改革落地,越来越多的人想起了药店的“好”!

来源: 中国药店      发布人:学林网      发稿日期:2023-02-14

今年1月起,医保新政开始落地实施。1个多月过去,武汉、四川、黑龙江、西安等多地民众反响强烈,新政实施遭遇“阵痛”。


在职职工、退休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各有各的不满。这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深入思考:我国这次25年来最大的一次、几乎最谨慎的一次医保改革,至今仍然争论不断,改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谁受益?谁又吃亏?对药店的影响又如何呢?


改革的内容到底是啥?

这次以“门诊共济”为主题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普通门诊看病可以使用统筹基金支付报销,各地报销比例在50%-70%不等;


2.单位或企业缴纳的医保费用的30%不再计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计入医保统筹基金;


3.参保者本人的医保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其父母和子女都可以使用。


争议的焦点在哪?

民众最关心、最直接的体验,是1月份打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明显变少,直接少了一半,甚至更多。


武汉市医保局以一位68岁的脑梗患者为例,其一年的养老金为5万元,每年的医保账户收入为2400元,改革后就只有996元。


有公众认为,原来个人去药店买点药,用医保卡里的钱,既可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也不会有太大压力。现在自觉不是什么大病不想往医院跑,可个人账户的钱一下少了,就不怎么敢买药了。


更多有基础病中老年家人的家庭则认为,本来可以用医保卡的钱直接在附近药店买药支撑,很便利,现在却要到医院排队挂号、买药,不仅造成了医疗机构的资源挤兑,而且对老年人来说,来回折腾,身体也吃不消。


此外,由于门诊看病报销有起付线(约400-500元),所以很多达不到这个消费标准的人们只能选择自费买药。


大家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医保改革,自己非但没有受益,反而感觉吃亏了呢?


医保个账改革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根据多家媒体公开的说法,此次医保新规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解决那些真正有看病需求的人的困难,比如有大病、常年吃药人群的问题,降低他们因病致贫的风险。


由于我国医保统筹基金账户余额很难满足或者达成这样一个民生目的,就采取了一种权益置换的办法,将个账的资金划出去一半纳入统筹基金账户。


据推算,全国3.5亿职工的医保账户分别拿出来一点钱,就可以使统筹基金账户余额增长20%,然后再通过提高门诊或住院报销比例,让那些患病群众和常年吃药的老年人真正受益。


个账改革,谁在吃亏?

综合来看,此次“门诊共济”主题改革就是共筹资金,统一放到一个账户,患病或者年老出现基础病时可以使用。


虽然,大多数参保职工年轻、身体健康,基本用不到这些钱,自己完全是贡献者,但没有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成为那个有需要的少部分人中的一员。


这就是个账改革的意义,能够起到社会保险的作用,所以用“共济”来标明其真正目的。


短时间看来,吃亏的是年轻人,或者说是那些交着保险,却几乎没有看病需求的人。


从经营和收入上看,最吃亏的可能还是药店。随着全体参保人员的个账“缩水”,能用于药店途径的医保卡的钱最起码眼见少了一半。


更多人想起了药店的好!

药店其实也不用太过灰心,由于医保新政的影响导致当前客流减少,门庭冷落的现象估计也是暂时的。


从上文叙述可以看到,有很多顾客表达了对在药店购药便利性的怀念和评价。很多地方政府也在根据人们反馈的意见酝酿配套措施。比如,在河北和四川等地推出的可以申请门诊统筹报销定点药店政策,就可以让越来越多的药店参与到改革中来。这些都说明,药店的“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服务价值和便利性是有目共睹的。


药店没有坐诊医生,患者必须拿着医疗机构的处方,在定点门诊统筹药店买药后才能报销,流程比较麻烦,但是在各方努力下,这些困难和问题都会慢慢解决。


既然国家经过了几年的审慎推进,并最终落实,一定有其背后的深意和用心良苦。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目前遭遇了一些“争议”,药店行业经营也因此大受影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药店只要做好服务,依然有破局发展的希望!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除非来源注明学林网,否则内容均为网络转载及整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由本站编辑整理发出,仅供个人交流学习使用。如本站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